愁眉苦脸就是抑郁症吗?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7个误解与真相
文字来源:东莞万江优眠
2025-07-08

  在我们对青少年儿童抑郁症的认知中,往往存在着诸多误解与偏见。为了真正理解并关爱这些孩子,我们需要逐一破除这些误解。

  一、关于抑郁症本质的误解

  抑郁症≠情绪低落:很多人将抑郁症简单地等同于情绪低落,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障碍,伴随着兴趣丧失、自责感、无助感、精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抑郁症非情绪问题:抑郁症并非仅仅是情绪上的波动,而是与大脑化学成分的不平衡密切相关,特别是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调。因此,它是一种涉及生理和心理多个层面的疾病。

a96d8517b5b2243382bf174c90ed305.png

  抑郁症是真正的疾病:将抑郁症视为孩子的脆弱或矫情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它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为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明确的生物、心理和社会致病因素。

  二、关于抑郁症表现的误解

  抑郁症孩子不总是悲伤: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孩子总是愁眉苦脸,但实际上,他们的表现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孩子可能外表看起来很正常,甚至面带微笑,但内心却感到极度空虚和无望。

  抑郁症不能自愈:将抑郁症视为暂时的心情不好并期待其自愈是不现实的。抑郁症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如果不进行干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并逐渐加重。

  三、关于抑郁症治疗的误解

  抑郁症不能靠意志力克服:认为抑郁症孩子只要足够坚强就能克服疾病是一种误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与个人意志力无关,需要通过专业治疗来缓解症状。

  抗抑郁药物安全有效:担心抗抑郁药物会损害大脑或产生依赖性是不必要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是安全的,它们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并恢复认知功能。

  四、关于抑郁症的社会偏见

  抑郁症患者非弱者或失败者:将抑郁症孩子视为弱者或失败者是一种偏见。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与孩子的个人品质、能力或价值无关。

  自我调整不能替代专业治疗:虽然自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但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干预。

  五、关于抑郁症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抑郁症的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但并不意味着抑郁症是完全遗传的。同时,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人际关系问题等环境因素也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六、关于抑郁症的“隐匿性”

  抑郁症有时具有“隐匿性”,孩子可能并不总是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他们可能通过忙碌的学习、社交活动或物质滥用来掩盖内心的痛苦,这使得抑郁症更难以被识别和诊断。

  七、关于抑郁症的“污名化”

  社会上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加剧了抑郁孩子的心理负担。他们被视为不正常的、有缺陷的,这种偏见缺乏对抑郁症的科学认识。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与孩子的个人品质或价值无关。他们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歧视和排斥。

──────────

图片来源:https://qiye.58pic.com/newpic/71037720.html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优选擅长医生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