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暴躁、打人?警惕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文字来源:东莞万江优眠
2025-08-18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或许都曾遇到过孩子情绪失控的场景,比如孩子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这些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不罕见,但如果孩子频繁出现情绪异常暴躁且难以安抚的情况,家长就需要高度重视了,因为这可能是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简称DMDD)的信号。

  一、什么是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一种专门描述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心理障碍。它在2013年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其核心特点是孩子表现出持续的易怒情绪以及频繁的情绪爆发,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主要症状及诊断标准

  严重的情绪爆发:孩子会突然变得非常愤怒,这种愤怒可能表现为言语上的攻击(如大声咆哮、争吵)或行为上的暴力(如打人、摔东西)。这些爆发的强度与持续时间明显超出了正常孩子的反应范围。

  频繁的爆发频率:这些症状每周至少出现三次,并且持续至少一年。

  持续的易怒情绪:在情绪爆发之间的时间里,孩子通常也表现出易怒或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仅在家里出现,还会在学校或与同龄人相处时明显表现出来。

  初次诊断年龄:DMDD通常出现在6岁至18岁之间,且症状在10岁前就开始显现。

  非重叠性诊断:如果孩子同时患有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则不能诊断为DMDD。

1e085932bf1b72123313e79756c50b08.png

  三、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DMD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其风险: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情绪障碍、焦虑或抑郁史的孩子更容易患上DMDD。

  环境因素:早期生活中的压力、家庭功能失调或虐待等不利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某些神经递质失衡或功能异常也可能与DMDD有关。

  四、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治疗与管理

  对于DMDD的治疗,通常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管理策略。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孩子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提高情绪管理技能。

  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动态和沟通,增强家长对孩子情绪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行为干预:通过积极强化和奖励机制来改进孩子的行为,减少负面行为。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控制严重的情绪爆发和易怒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但请注意,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管理策略:

  家庭支持和教育:家长培训、定期家庭会议等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学校支持:为孩子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学校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学校中的挑战。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以及通过运动、兴趣爱好和放松技术来减轻压力。

  社会支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参与社交活动,并利用社区中的心理健康资源。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咨询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和管理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情绪,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图片来源:https://qiye.58pic.com/newpic/65964387.html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优选擅长医生
换一换